我國每年有50多萬人因心臟原因猝死,發(fā)生在醫(yī)院外的心臟驟停,能救過來的幾率不到1%!在急癥發(fā)作的5—10分鐘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的急救手段之一。此所謂“院前猝死搶救”,業(yè)內稱為“黃金5分鐘”。據(jù)統(tǒng)計,在醫(yī)院外心臟停跳的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時搶救,活過來的概率不到1%。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說,現(xiàn)在很多市民通過網上視頻學習心肺復蘇,但臨床發(fā)現(xiàn),有不少人操作不熟練,動作不到位,而“黃金5分鐘”的任何一個失誤往往可以決定患者的生死。
勵志故事 學過急救的父親跑贏死神
27歲小伙子晚上在家中上網時突然心跳驟?;柝?,父親在等待救護車時間里,抓住“黃金5分鐘”,對他不間斷進行心肺復蘇,終于跑贏了死神。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9點半,小宋在黃陂的家中上網時突然昏厥,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心跳和呼吸幾乎都沒有了。在等待120到來的十幾分鐘時間里,小宋的父親為他不間斷地進行心肺復蘇。在救護車上,120急救人員也采取了緊急搶救措施。
醫(yī)院早已打開生命綠色通道迎候,此時小宋仍處于昏迷狀態(tài),心電圖提示為猝死綜合征。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小宋終于恢復了心跳,各項生命體征已經平穩(wěn)。
醫(yī)生解釋:小宋患的是罕見的“夜間猝死綜合征”,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心臟疾病,患者以青年男性居多,常有暈厥或心臟猝死家族史,多發(fā)生在夜間睡眠狀態(tài)。這次搶救成功的關鍵是小宋的父親及時進行了不間斷的心肺復蘇。原來,小宋10歲時第一次發(fā)病得到及時救治,父親從此自學心肺復蘇。
正確姿勢 “心肺復蘇”科學打開方式
1
步驟
判斷意識
拍雙肩,搭脈搏,大聲呼喚,10秒內完成。
2
步驟
呼救
若患者無反應,觀察其胸部有無起伏5秒~10秒。若無呼吸,大聲呼救,撥打120。
3
步驟
擺放仰臥體位
4
位置: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中點。
姿勢: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垂直成一條直線,雙手掌重疊,手指抬起,掌根用力。
力度:按下去至少5厘米。
頻率:至少100次/分鐘
步驟
胸外按壓30次
?。▋和?5次)
5
步驟
開放氣道
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后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并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
?。ㄑ鲱^舉頦法)
6
步驟
人工吹氣2次
?。▋和?次)
捏鼻、口包口、吹氣。
誤區(qū)點評 猝死,失在“黃金5分鐘”
在遇到患者突發(fā)急癥,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撥打120,等待救護車的到來。但當醫(yī)護人員到達時,已經錯過了急救的黃金時間。
艾芬主任介紹,2014年起,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志愿者團隊正式向社會發(fā)起“我為家人學急救”志愿服務項目。通過拍攝教學視頻、開設培訓班、舉辦戶外課堂等多種形式,手把手地教公眾普及心臟驟停、溺水、中暑、異物窒息、突發(fā)外傷等常見急癥的急救技能知識,定期對普通群眾的急救技能進行科學指導與培訓。
三年來,“我為家人學急救”活動不斷延伸,共舉辦了近百場大型公益急救培訓,免費培訓市民萬余人。
“我為家人學急救”志愿服務隊隊長劉迪介紹,在進行公益培訓過程中,市民們也有一些認知和操作上的“誤區(qū)”,總結為以下幾點:
百聞不如一做
現(xiàn)在資訊發(fā)達,很多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識,可實際上,僅僅通過觀看圖片、視頻或者聽講解來了解還遠遠不夠。掌握知識和實際操作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只有經過親身體驗,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糾正后,很多人才能真正得以掌握急救技能。
胸外按壓深度、頻次不夠
實施心肺復蘇時按壓的深度和頻次,直接關乎到心肺復蘇的效果。普通市民在操作時,經常會有按壓頻次不夠,或者下壓深度不夠的問題。用外力來幫助心臟跳動,以維持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下壓時就要用力,建議的下壓深度為5厘米,按壓頻率為100次/分鐘~120次/分鐘(成人)。實施心肺復蘇非常耗費體力,但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面臨突發(fā)事件猶疑難斷
一旦確定患者心跳呼吸驟停,應當盡量減少進行不必要的評估,多余動作都是在浪費時間,一般建議10秒之內迅速判斷完畢,開始實施心肺復蘇。這個時刻,時間就是生命!可以一邊按壓,一邊通過余光來觀察患者反應,而不是停下心肺復蘇,湊到鼻子上看看,再搭搭脈搏。
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
對于絕大多數(shù)心跳驟停患者,實施心肺復蘇首先應進行胸外按壓,隨即開放氣道并實施人工呼吸。但對于溺水者以及兒童,則多為先開放氣道實施人工呼吸,再進行胸外按壓。溺水者及兒童,多為呼吸原因導致心跳驟停,首先應令其氣道恢復通暢。(記者 伍偉 通訊員 盧亞芳 制圖 董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