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河畔的“武進印記”》尼勒克的“武進班” |
時間:2024-07-29 19:59:16 來源:武進新聞 作者:陽湖網 |
|
繼續(xù)來看系列報道《喀什河畔的“武進印記”》,今天關注常州(武進)工作組如何圍繞教育做文章,讓“武進班”的種子遍撒尼勒克。 再過一個多月,伊犁州尼勒克縣第一中學高二(3)班的同學們將升入高三,迎接高考。這個班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武進班。 伊犁州尼勒克縣第一中學黨總支書記
杜軍:應該是從2014年開始,武進區(qū)在我們學校專門打造的一個重點班級。這個班級結合援疆的組團式援疆,和我們學校的優(yōu)勢資源融合在一起,應該說通過這幾年的時間,這個班級的本科率應該在100%。 尼勒克縣第一中學也叫武進高級中學,由江蘇援伊·常州(武進)工作組利用援疆資金建設,2014年投入使用。十年來,一中的武進班,從一個年級一個,增加到了一個年級四五個,家長呼聲高、老師能力強、學生成績好,武進班在整個尼勒克名聲響亮。十年前種下的一粒種子,終是開了花結了果。 伊犁州尼勒克縣第一中學校長
唐山麗:我是第一批的武進班的班主任,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完全按照武進那種模式來管理,除了班主任之外,其他的老師必須是武進的援課老師,副班主任也是武進的,現(xiàn)在因為是老師跟著學,也將近10年時間了,所以現(xiàn)在武進班里面,我們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已經可以從我們學校選配出來了,只需要我們的援疆老師給我們指導一下,或者一個班有一兩個參與一下就可以了,非常好。 10年,100多名援疆老師持續(xù)接力,不僅解決了學校師資短缺問題,更是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主題式教學沙龍等方式,“示范幫帶”了一支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今年,尼勒克縣第一中學整體本科率超過50%。
但,50%還是不夠,武進班期盼更多。因為是全縣唯一一所高中,一中的學生來源于5鎮(zhèn)6鄉(xiāng)1場,86%是少數(shù)民族,如何從義務教育階段就提升生源質量?常州(武進)工作組在相繼完成尼勒克縣第一中學、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的建設后,又于今年5月啟動了陽湖中學建設。 陽湖中學項目執(zhí)行經理
劉峰:我們一共是要造哪幾棟樓,一共是食堂、1號教學樓、2號教學樓,這邊是綜合樓,包括一二號宿舍樓,然后那邊還有一個設備間。 陽湖中學總投資10235萬元,均為援疆資金,設計規(guī)模33個班,合計1650人。明年9月開學后,烏拉斯臺鎮(zhèn)、木斯鎮(zhèn)和喀拉托別鄉(xiāng)的初中學生將統(tǒng)一搬進這里,開始全封閉寄宿制學習生活。 第十一批常州(武進)工作組教育組組長
周鑫湘:我們現(xiàn)在縣城里學校大班額的情況還存在,(新學校投用后可以)推進城鄉(xiāng)教育的一體化,方便學生入學就學,也是當?shù)丶彝τ诟哔|量教育的要求,更大限度的滿足。
喀拉托別鄉(xiāng)中心學校初中部被納入此次合并范圍,副校長司琴對此充滿期待,她告訴我,自推行國通語教學后,大批慣用哈薩克語上課的教師被轉崗分流,教師缺口一直以來都很大。 喀拉托別鄉(xiāng)中心學校副校長
司琴:初中部應該有42位,但是我們實際上只有三十幾個,還有個別老師馬上面臨著退休?,F(xiàn)在特克斯一共就來了6位支教老師,我們本縣縣直學校來了2位支教老師,這些支教老師就支撐一些。。 陽湖中學建成后,初中部教師隊伍將實現(xiàn)統(tǒng)一合理調配,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喀拉托別鄉(xiāng)中心學校小學部也釋放出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將真正擁有自己的足球物品專用室。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xiàn)在,而專為將來。把教育扛在肩上,常州(武進)工作組始終堅持建好一所學校,上好一門課程,帶出一支隊伍,傳播一種理念,期待,武進班的種子遍撒尼勒克,在喀什河畔,展現(xiàn)出最艷麗的色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