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麥收割完畢,夏種也拉開了序幕,目前我區(qū)共有10萬畝水稻田,機插秧率在85%以上,預計本月底全部栽插結束,那目前進展如何呢?來看記者錢志益的報道。
今天上午,記者在前黃、禮嘉等地轉了一圈,發(fā)現插秧機和農機手正頂著烈日在田間作業(yè)。據了解,今年是我區(qū)推廣機插秧的第十個年頭了,從以往經驗來看,機插秧的水稻要比手插秧和直播稻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常州市益農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沈陽告訴記者,這些秧苗是他今年5月21號播種培育的,一共可以栽插1700多畝,受前期陰雨天氣影響,秧苗的長勢有點慢。
常州市益農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 沈陽:天氣溫度低,現在田里的苗長得慢,后期可能跟不上,要稍微等幾天,時間長一點,晚一點插秧
區(qū)農業(yè)局農技推廣站研究員 王建明:秧苗素質比散戶育秧素質要好,能夠統一管理,統一育秧,統一栽插
采用標準育秧和機械化插秧作業(yè),秧苗群體質量易于調控,且適應性強。據統計,今年我區(qū)的機插秧面積將達8萬多畝,機插比例在85%以上,預計到本月底全部栽插結束。水稻專家鈕中一提醒廣大農戶,隨著氣溫不斷上升,插秧結束后,一定要做好田間管理。
水稻專家 鈕中一:防止陽光曬,田一定要平,水一定要及時上水,不然的話造成枯苗就麻煩了
插秧期間,區(qū)農業(yè)部門將組織農業(yè)專家深入田間,做好機插秧技術指導工作。與此同時,手工插秧,也漸將成為消失的風景。
即將消失的風景:武進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隊
在武進水稻研究所試驗田里,百來名農戶正在忙著拔秧、插秧,今年60歲的陽庭如是雪堰南宅人,做了大半輩子農民,在家還是歇不住,所以每年夏種時節(jié)都會來這里幫忙。
雪堰南宅人 陽庭如:腰痛的,我來干活都吃止痛片的,早上七點鐘到11點,下午一點到六點
記者:吃力的,一直彎著時間一長吃不消
雪堰南宅人 陽庭如:那怎么辦呢,想賺錢的
雪堰南宅人 王靜華:年紀輕的不會干這個活,我們年紀大的年年過來栽插秧習慣了,他們說一聲,我們就知道怎么干了
武進水稻研究所插秧隊負責人徐潔芬告訴記者,他們所里共有400多畝水稻田,出于科學試驗的需要,種著不同規(guī)格、不同要求的水稻,因為品類繁多,面積又小,插秧機無用武之地,只能采取人工栽插。為了抓住秧苗栽插的最佳時間,他們從附近鄉(xiāng)鎮(zhèn)找來了一幫有經驗的農戶幫忙,年紀最大的68歲,最小的55歲,一般一周左右完工,也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武進水稻研究所插秧隊負責人 徐潔芬:人多的時候一天要百來個人,都是農村上五六十歲的阿姨過來幫我們……經驗比較豐富,每年都過來,就像熟練工一樣的,機插秧是大面積推廣用,我們這個育種不適用
徐潔芬說,像這樣勞動強度比較大的插秧作業(yè),年輕人不會干,也干不來,所以,這可能是武進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隊了。
隨著農技與農機的推廣,像這樣的人工插秧情景確實已經很少見了,是不是也勾起了電視機前很多觀眾的兒時記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