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是一門技藝,“心”是一種修為。為了追求高超技藝,有人窮盡一生,孜孜不倦,過程雖苦,但內(nèi)心平靜并樂于享受。“匠人”易得,“匠心”難練,以“匠”修心,以“心”煉技。生活連線正在推出系列報道《匠心》,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是一位紅木雕刻師,去看看他在嘈雜的世界背后,怎樣來保持一份熱愛和專注。
喧鬧的菜市場、嘈雜的買賣聲,沈百平的紅木雕刻工作室就處在這么一個完全世俗化的環(huán)境里。走進室內(nèi),木香撲鼻而來,滿屋的雕梁畫柱,觸之如脂。
現(xiàn)場: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 上面的一定要把他弄好 這個拆下來全部重來 (重新弄吧)這個底板不平 一看就能看出來的
紅木雕刻,歷史久遠,自明代起就形成了造型簡練、線條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蘇式”風(fēng)格。選料大多是名貴木材,如紫檀、烏檀、花梨木、杞梓木等,再經(jīng)過干燥工藝的處理,在紅木雕刻師手中成為各式家具、各種室內(nèi)裝飾或是美奐美輪的手工藝品。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比如說做一個屏風(fēng)的話 首先是設(shè)計 再施工開料 我們復(fù)成圖紙把它貼上去 先貼圖紙打毛胚 毛胚打好了以后 打個比方這個杯子這么圓這么高 粗胚一定要打好 粗胚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刀下去 打壞了或者是打傷了 本來是圓的 一刀下去搞扁了就完蛋了
魯班尺上黑紅的刻度,描繪記錄的正是老祖宗留下的數(shù)據(jù)參數(shù),紅為吉,黑為忌,也是沈百平所有作品的參照,更是“蘇做”風(fēng)格家具的基本要求。“蘇做”家具又稱為“蘇式”家具,采用的是傳統(tǒng)卯榫結(jié)構(gòu),通過小巧的卯榫來控制產(chǎn)品的收縮、變形和豁裂。它所秉承的是明代紅木家具摒棄繁縟、極致簡練的美學(xué)觀念,也反映了當(dāng)時封建文人和士大夫階層的思想觀念和藝術(shù)情趣。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從明清開始 紅木家具都不允許用釘子的 全是榫卯結(jié)構(gòu) 哪怕再小的東西都是用榫頭 其實外面有些人做起來快 快的話就是省了這些步驟 我們要做榫頭 榫頭要一步一步然后再把它串起來 才能夠抿合
現(xiàn)年53歲的沈百平出生于南通,家庭的貧困迫使他早早開始了學(xué)徒生涯,每天都要走上幾十里路,從一竅不通到如今的精致靈氣,這個學(xué)習(xí)打磨的跨度也有了幾十年。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要上到一個平臺是有難度的 我自認為自己做的好 其實天外有天 雕刻的好的 好得不得了 我如何去像他們學(xué)習(xí) 向他們進軍 以及超過他們 我就要付出我的努力 我偷偷摸摸的學(xué) 最嚴重的時候 人家看到我一而再 再而三的 每天都去 他們就厭煩我 把我趕走 說 你反正買不起 你是內(nèi)行 你來學(xué)技術(shù)的 我只好厚著臉皮學(xué) 回來后做 不停的去琢磨
匠心就是不斷追求的一種執(zhí)著。真正的匠者,必須要能沉淀下來,在某個領(lǐng)域做到虛心、恒心、細心,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這便是浴火后的新生,是錘煉后的淬火,更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灑脫。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打完以后再進行精加工 打個比方這兒高 這兒低 再把他修 再把他刮 刮到很光很滑的時候 最后來木工組裝 到油漆
紅木雕刻師 李梅:細工活全部我來做 比如魚上面的魚鱗啊 魚尾巴啊 鳳凰上面的羽毛啊0317他會說這里不行 這里雕的還是沒有到位 這里面雕的不怎么活 0348對于質(zhì)量上面我們應(yīng)該這么做 才能進步 才能把活做的好
同學(xué)雕刻的妻子李梅既是沈百平的賢內(nèi)助,也是他的好幫手,夫妻倆合作了多部作品,從家具上的龍鱗鳳角到裝飾品上的花莖鳥目,每塊木料通過他們的手,就成了一件件帶著生氣的物件。光滑如玉,細膩如脂,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精湛的雕刻工藝還需要細膩的打磨技術(shù)。
記者:光磨還要多長時間?
打磨人員:3個月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這里的話每一個要磨到位的 要磨得跟這個一樣(恩)我是這樣想的 用斜著磨……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要磨從240毫米到6000號沙皮 要磨得跟小孩皮膚一樣 一定要磨得把毛孔都沒有了 手工磨 機器一磨會把畫面全部磨壞掉了
打磨好的作品上蠟或者生漆,一件造型簡練、線條挺括、磨清光亮的純手工“蘇式”紅木作品就做成了,前后花費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年半載。作為一名紅木雕刻師,沈百平的手中誕生過千百件作品,但承載著他最濃厚情感的,則是為兒女們制作的一套嫁妝。從雕龍畫鳳的傳統(tǒng)婚床到餐座椅凳,無不透著濃濃的父愛。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兒女大了 一個30歲 一個27歲 他們都到結(jié)婚的年齡了 我想啊 我做了一輩子的紅木 我想每人做一套家具給他們 這是父愛 因為紅木是百年傳世的東西 當(dāng)我的女兒 兒子摸到這個紅木時 會想這個就是爸爸做的。
時代變遷,跨過歷史的流沙,在幾乎任何工藝都能用機器來復(fù)制的現(xiàn)代,許多紅木作品的制作還是秉承著傳統(tǒng)的純手工模式,像沈百平這樣的“老人”,不管是制作過程還是帶徒學(xué)習(xí),都不愿意接觸機器。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手工技藝不會淘汰,如果想來學(xué) 必須是把一種傳統(tǒng)的技術(shù)傳給他 不要去接觸機器 因為機器雕刻早晚會被一部分人淘汰 你看北京紫禁城里面沒有電腦雕刻的 不管花多少時間都要做好 做到極致 精品
不管門外如何嘈雜,人們的腳步怎樣匆忙,沈百平總是揣著一顆安靜的心,在木香中雕雕刻刻,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專注于自己的熱愛……
紅木雕刻師 沈百平:眼睛退化了 干活的時候得帶眼鏡 大概在150度到200度 不戴眼鏡的話 有的地方 有的瑕疵看不清楚 我還是喜歡 眼睛有點累 但是我的精神不累 哪怕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我都不累!
嚴謹、專注、敬業(yè)。一個具有匠人精神的木匠,會專注于把正在制作的家具當(dāng)成一種藝術(shù),即使這么做會影響到他的產(chǎn)量和收入;一個具有匠人精神的學(xué)生,會精益求精地把專業(yè)技能學(xué)好,而不是淺嘗輒止。每個具備“匠心”的匠者,他們所制造的東西也都會帶著獨特的品質(zhì)和氣韻,不再是一件死物,而是匠者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