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陳衛(wèi)華的“陽光之家”

時間:2016-04-29 17:53:05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在戚墅堰街道東方社區(qū)里,有一個叫陽光庇護中心的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幾間簡陋的教室就是它的全部,可一方小小的天地,卻承載著無數(shù)殘疾人的希望,所以它也被稱為“陽光之家”。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老師 孫三林:我們把書翻到116頁,
學生:陳老師翻到了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老師 孫三林:然后我們今天講的這個叫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然后在本質(zhì)過程中,要求我們有責任心。。要求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里是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的文化課堂,教室雖然不大,但是學習的氛圍非常棒。陳衛(wèi)華,是陽光庇護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6年多時間的朝夕相處,這里的孩子們都親切的叫她“陳老師”。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今天我們學生誰一起包的啊,許亮還有陳希,呆會我們吃完了,帶點回家,給爸爸媽媽嘗嘗你們的手藝怎么樣,
學生:謝謝陳老師,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沒關系,先嘗嘗自己包的餛飩怎么樣
陳衛(wèi)華最早是一名社區(qū)工作者,2009年3月份的一天,當時的戚墅堰區(qū)殘聯(lián)領導找到了她,并交給她一個“任務”,陽光庇護中心也就此起步。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 主任 陳衛(wèi)華:找我過去,說要成立一個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原來我是從事社區(qū)工作,對殘疾人托養(yǎng)這一塊,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領導找我談話之后,我就騎了個電動車,在我們常州市的幾個轄區(qū)內(nèi),殘疾人托養(yǎng)做的比較好的,一家一家去拜訪。
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前,陳玉華沒有退縮。白天向“同行”取經(jīng);晚上加班加點制定中心創(chuàng)建方案;周末還要抽空走訪區(qū)內(nèi)有智力殘疾人士的100多戶家庭,進行入學篩選。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第一個學生應該就是聶胡波,波波,波波是領養(yǎng)的孩子,父母工作比較忙,家里還有一個妹妹,所以波波是跟著奶奶生活的,奶奶的年紀也越來越大,平時照顧他可能也有點力不從心,另外他一個人在家也比較孤單。
陽光庇護中心的招生對象是區(qū)內(nèi)16周歲以上59周歲以下,智力殘疾或有輕微精神病的人員。2009年10月,中心開學,一共有20名符合條件的“學生”入學,兩名老師分別開設了文化教育、體育活動、康復訓練等課程。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說實在的,在這個方面我們也是剛剛起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自己一邊學,一邊在幫著孩子康復,幫他們營造一個家庭的氛圍,能讓他們在這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陳衛(wèi)華看來,學員們在進入中心以前,很少與外界接觸,自身條件的限制和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他們的日常生活單調(diào)而乏味,而社會的不理解,甚至是不尊重,更讓他們的心靈變得閉塞。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我記得,開始的時候,我們帶著學生到外面去玩的時候,我們坐在公交車上,整個公交車的回頭率很高,都看著他們,有幾次,有的人還說,你看一群呆子來了,像徐亮的話,他們是懂的,還會跟車上的人鬧,吵,融入社會一方面需要他們能力的提高,另外一個,也需要我們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的確,相比于物質(zhì)上的支持,這些特殊的學員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理解。而陽光庇護中心想給予學員們的,正是愛和信任。六年的時間里,中心有5名殘疾人取得了明顯康復成效,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回歸了社會,而其余的學員,也都有了改變。
同期聲:學員吳健的媽媽 周洪娣:原來他愛吃的菜,我們不能吃的,他會有意見,就是發(fā)脾氣,不響。?,F(xiàn)在是不對了,他很照顧我們的,還夾菜給我們吃,有一回我跟他父親說說,感覺眼淚都要留下來了,真的感到挺高興的,話也比原來會講很多。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志愿者 劉愛平:波波的右手是這樣子的,但是他用左手來,現(xiàn)在他一套動作基本上能學會了,我們7個人,有四個人學會了。    
記者:看到他們學會了,你作為老師是什么感受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志愿者 劉愛平:我感覺我很自豪,很驕傲,因為常人能夠?qū)W會的東西,他們也能夠?qū)W會
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老師 孫三林:他們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沒有正常的孩子那么明顯,但是你靜下心來去感受的時候,你心里面其實蠻開心的
能讓學員們?nèi)谌肷鐣?,自食其力,實現(xiàn)“不殘缺”的人生價值是陳衛(wèi)華最大的心愿,因為找到一份固定工作,往往就意味著生活多了一份保障、未來多了一份希望。在戚墅堰街道東方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送餐點送餐的這對夫妻,就是陽光庇護中心最早的一批學員。丈夫劉慶智力殘疾,妻子下肢行動不便。可現(xiàn)在每天上午,劉慶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和妻子一起為社區(qū)50多位老人們送餐。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我們的送餐是每天的九點半到十一點四十分這樣,不管是刮風下雨天寒地凍,還是炎熱酷暑,每天那個時點都要到,而且要照著那個時點把飯菜送到老人的家里,招了很多人,很多人都不愿意,后來就讓劉慶嘗試著送。
羅大妹(101歲):社區(qū)里面的人專門送來的,味道怎么樣,點頭,這個是專門針對老年人做的餡料。哦喲這么大一口。
能找到工作是好事,可暫時還不能踏上工作崗位,怎么辦呢,陳衛(wèi)華又想了不少辦法讓學員們增加一些經(jīng)濟來源,減輕家庭負擔,給工廠加工狗食包裝袋,給外貿(mào)企業(yè)包裝過鉛筆,但由于學員們的動作慢,有時候為了趕工期,她不得不讓庇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夜工,最后刨去運輸費,賺得就少了?,F(xiàn)在唯一堅持下來的,就是做手工串珠。海綿寶寶的筆筒,卡通的餐巾紙盒,各式各樣的小掛件,這些都是老師和學員們共同努力的成果。盡管孩子們的手藝越來越熟練,但是這些工藝品的銷路卻讓陳衛(wèi)華頭疼。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我們在網(wǎng)上也有銷售,但幾乎是零銷量,后來又通過愛心義賣的渠道,但是這個渠道畢竟次數(shù)是有限的,這也是讓我比較困惑的地方,但是我們也一直在摸索,希望能找到適合殘疾人學員做的項目,一方面是幫助他們能夠康復,一方面是能夠有小的收益,能夠讓他們的家庭擺脫困境。
在六年的時間里,陳衛(wèi)華在陽光庇護中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學員們的良師益友,甚至是家人,而面對種種困難,她一直都在堅持,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接受這些的特殊學員們,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關愛殘疾人的公益事業(yè)中。
同期聲:戚墅堰街道陽光庇護中心主任 陳衛(wèi)華:我感覺很欣慰,也很心酸,六年前我們的這個團隊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也是比較追求上進的,也是在不斷的摸索,當然我們還很不專業(yè),也希望有機會能讓我們走出去,看一看,學一學,然后更好的來從事這個服務,把我們的學員康復的更好,讓他們的家庭更加的放心,讓社會更加的和諧。
六年的時間,對于陽光庇護中心的學員們來說,中心給予他們的陪伴、經(jīng)歷和收獲,更像是一份無價之寶,不論殘疾程度如何,他們從未放棄過追逐夢想的步伐。也許有一天,在路上,在公交車上,你會和他們相遇,這時候,請你不要嘲笑他們,向他們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zhuǎn)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