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回眸2015:與“忘卻”對抗的匠人

時間:2016-02-16 17:29:28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IT科技日新月異,在日漸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中,中國眾多的傳統(tǒng)元素正在消亡,但任何一門技藝都有他獨特的魅力,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于藝人來說,除了堅守,用心傳承也變得尤為重要。

城市在日新月異的改變,逝去和新生,讓一個詞越來越執(zhí)著地冒了出來,那就是--記憶。在常州有這么一位老人,沉迷于鋼筆畫40余載,傾注多年的時光,用筆觸記錄城市變遷,專心描繪“筆尖上的常州”。

鋼筆畫家 孟鶴群:利用原來學的東西,一技之長,發(fā)揮一下作用,把常州的有些東西能夠記憶起來的,能夠把現(xiàn)在的面貌描繪下來的,把它積累下來,能夠給后人或者其他的人能夠看到,對他們也是一種幫助,就這個想法。

鋼筆畫是個非常小眾的畫種,但是對孟鶴群來說,可能是“愛上了,就再也分不開了。”一個人,一張紙,這就是他的寫意人生?;字?,依然筆耕不輟,每天要花上五六個小時進行創(chuàng)作。他希望這樣的努力,能夠擴展大家對鋼筆畫的認識,讓鋼筆畫后繼有人。

鋼筆畫家 孟鶴群:只是小品不行,都是黑白的也不行,人家有一個審美疲勞。就開始嘗試用宣紙畫。宣紙比較松,但是容易化水,有難度。

【現(xiàn)場】記者 陳寒秋:對我來說,和每個采訪對象接觸,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感知不一樣的人生。孟老師一直尋求鋼筆畫的各種可能性,創(chuàng)作大幅寫生之后,他又將中國畫的畫風融入鋼筆畫,讓鋼筆畫慢慢有了中國畫的柔情和韻味。而后,他又嘗試在宣紙上創(chuàng)作。鋼筆硬朗、宣紙輕柔,為了防止墨水滲透,只能站著作畫,要是一幅大作,動輒站上數(shù)月,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作者了解真切。

好學、鉆研,使得孟鶴群成為常州鋼筆畫第一人。而任何一個名家的成功,肯定少不了一份對技藝的摯愛,也正是有了眾多名家的堅守和創(chuàng)新,武進烙畫才能在藝術(shù)界爭得一席之地,成為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的熱門。

烙畫名家 毛懷青:《清明上河圖》全部描繪一遍 描到好,手都要發(fā)軟的,你沒有代表作,就不會被社會認可。所以要作出能夠打響市場,被社會認可,被文藝界認可的作品。

【現(xiàn)場】記者 劉曉科:烙畫主要是在竹木上繪制,毛懷青是常州第一個嘗試在宣紙上烙畫的藝術(shù)家。從木質(zhì)到紙質(zhì),雖說只是一個材質(zhì)的變化,卻影響了整個烙畫界。當我第一眼看到大型烙畫《清明上河圖》時,不禁為之震撼,不僅因為這幅作品填補了我國烙畫史上大型名畫作品的空白,還因為毛懷情對烙畫的情懷。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武進的烙畫藝人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可以說,烙畫在武進是有基礎的,但您能想象一位44歲才接觸美術(shù)的人,能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畫風嗎?

異筆山水畫家 孫煥祥:筆就放在旁邊的石頭上面,一陣風一刮過來,把筆刮到山溝里面去了,那時候我心焦得很,手里就抽了根煙,一看墨汁的時候,我靈機一動,就把煙蒂沾了墨來試試看,結(jié)果用煙蒂沾墨繼續(xù)寫生,出來的效果 跟墨筆差不離。

香煙濾嘴的筆觸只能畫小品,鬼才孫煥祥就開始用塑料海綿創(chuàng)作,反復研究反復試驗,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的特色。慢慢地,孫煥祥這個名字在書畫界排上了名,臺北故宮博物館、國外的一些書畫學校,也聘請他為名譽院士,中國書畫學會、中國文藝傳媒研究會授予他為“世界華人藝術(shù)領袖”榮譽。

【現(xiàn)場】記者 劉曉科:從一名走南闖北的放蜂人,到如今成為異筆山水第一人,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藝術(shù)家的癡迷與堅守,也因此中國文化才會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光輝。有感于此,我們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也是在為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而努力,不想他們因時間日漸式微。

時間是書畫的摯友,卻也是書畫的死敵,裱畫師靈巧的手,抹去了書畫中時間的痕跡。在常州的文化宮、小東門、武進的湖塘等地,集中分布著一些或新或舊、或大或小的裱畫工作室,但真正傳承了手工裱畫工藝的卻不多,特別是在機裱逐漸普及的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手工裝裱工藝也面臨著傳承的難題。

裱畫師 夏興:這個技術(shù) 你不把它發(fā)揚下去的話 祖國的書畫藝術(shù)也沒法延續(xù)下去 沒法傳承下去 因為書畫和裝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自古以來就是

裱畫師 王飛:我那時候一幫人一起學徒的也有五六個的 就我一個人堅持到最后。

【現(xiàn)場】記者 施劼婧:手工裱畫的工藝復雜繁瑣,確實不是誰都能堅守的。但一門技藝就算再小眾,也有存在的價值,也更值得關注。經(jīng)過前期的走訪,我選擇了兩個代表人物,將裱畫師的工作展現(xiàn)給觀眾,因為我知道,對于任何一門技藝,關注本身也是一種支持。點翠同樣如此。

現(xiàn)如今真正的點翠頭面,只能去故宮博物院觀賞。而點翠這門制作技藝,在中國已是瀕臨失傳??稍诔V?,卻有這么一位點翠技藝傳承人,堅持著傳承這門老手藝的信念。

點翠技藝傳承人 王亞軍: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模特所要戴的,我們稱他為二把頭,在清朝的時候皇后妃子都會戴到這個,這里面全是用的點翠的手法。

今年42歲的王亞軍是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在常州形象設計界也算是小有名氣。由于工作的關系,王亞軍經(jīng)常會和拍古裝戲的劇組有業(yè)務合作,一來二去,他也迷上了點翠工藝,并在多方打聽之后找到了87年版《紅樓夢》的造型師楊樹云老先生。

點翠技藝傳承人 王亞軍:我說我想拜在你您的門下,做您的徒弟,當時他婉言拒絕了,因為除非你是真的愿意來傳承這件事情,他是有可能來帶你,你要是抱著玩的心態(tài),(他覺得)沒有太多的意思,然后到后來回來了以后,我跟我?guī)煾狄恢痹诒3致?lián)系,后來有一次他剛好要開這個班,然后我就去了。

【現(xiàn)場】記者 陳寒秋:不同的技藝,帶給人們的是不同的感官體驗,但卻彰顯了同樣的情懷,那就是用深愛堅守技藝的傳承,用創(chuàng)新對抗時間的磨礪。

異筆山水畫家 孫煥祥:自己要有這么個毅力, 我說要把我們中國的文化能夠發(fā)揚光大,作為中國的公民,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點翠技藝傳承人 王亞軍:讓古裝飾品給現(xiàn)代人配用,一定要把它傳播下去。這就是我們身上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

刨根究底的追問,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熱點新聞的冷思考,暗訪揭黑,傳遞正能量,這些都是一個新聞人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而傳播真善美,幫助中華傳統(tǒng)技藝進入大眾的視野,在未來發(fā)揚光大,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zhuǎn)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