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夫妻見真情”,這是朱興山、施玉芳夫妻的真實寫照。沒有感人的言語,只有默默的付出和互相扶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老兩口的故事。
經(jīng)發(fā)區(qū)湖濱花苑12幢只有一個車庫用來住人,住的就是朱興山、施玉芳夫妻,為何要住在這冬冷夏熱的車庫里,還要從2012年5月底的一次體檢說起。
同期聲 朱興山:六月一號就去常州做進(jìn)一步的檢查,一檢查出來就是動脈血管瘤。
這個檢查結(jié)果對朱興山全家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在常州幾家醫(yī)院回絕后,朱興山一家前往上海求醫(yī)。回想起第一次住院,在陌生的上海,時刻在揪心中度過的日子,施玉芳忍不住淚流滿面。
同期聲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主治醫(yī)生說你們救這條命,你有多少經(jīng)濟實力來救這個人,然后我說我到你中山醫(yī)院來,就不欠你一分錢。你一定要救我們,我和女兒就跪著求。
整整住了八個月的醫(yī)院,多年的積蓄加上親戚朋友那借來的35萬元,用的只剩二千多塊,總算保住了一條命,但從那以后朱興山的下肢就喪失了知覺,得靠妻子無時無刻的照料。
同期聲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床高抱到這里倒沒事,床高好搖的。從輪椅上要一口力,腰里屏起來,抱到床上,我說老朱啊,我也吃力的,我到七十歲哪里抱得動呢,他說我活不到七十歲啊,你不要急啊。我說我擔(dān)心你的啊,我也累的,小孩又要工作又要上班。
朱興山和施玉芳同年,都是65歲。之前,他們的生活和千千萬萬的家庭一樣,平凡而幸福。直到14歲的兒子不幸患了慢性白血病,夫妻倆四處舉債,卻沒能留住兒子,1991年,17歲的兒子離開了他們,留給夫妻倆的除了痛苦還有無盡的辛苦。
同期聲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那時候黨委政府照顧一千元錢。那時候一年到頭養(yǎng)母豬,借了別人的錢,我們不能少別人半分錢,一直在做,還了十年的債,兒子沒了后。
夫妻倆老來得子,在40歲那一年又生了一個女兒。還了十年的債,這個小家終于慢慢回到正軌。不料命運多舛,就在女兒大專畢業(yè)的2012年,朱興山又被查出患有動脈血管瘤。
同期聲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我哭的不得了,我六七歲沒父親,我想想小孩再沒有父親,我怎么過下去,我想到這點自己哭死了。
雖然手術(shù)成功了,但術(shù)后的并發(fā)癥卻不少。朱興山說,要不是妻子的全心照料,也許自己活不到今天。
同期聲 朱興山:今年住了七次醫(yī)院了,今年是12月25號出院的。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大便每天都要摳的,帶著一次性手套,每天摳的,360天就要摳360天。
朱興山的妻子 施玉芳:我全心全意,我們是一對夫妻,一雙兒女養(yǎng)了,還要往前去的。我說我盡到自己的能力來照料你,我也說不出什么話,只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施阿姨這樸實的話真讓人動容,用我最大的能力來照顧你,便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的記者在采訪的時候,朱興山還偷偷地說,下輩子他還要和施阿姨做夫妻,換他去照顧阿姨。這份樸素的真情讓人感動,希望老兩口接下來的日子,多一份平安少一點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