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課題組30日發(fā)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稱,戶籍是造成城鄉(xiāng)差別的制度性因素,同時,沒有戶籍的那部分常住人口實際上成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這給我國的新型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的實施帶來很大挑戰(zhàn)。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等機構當日聯合發(fā)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4》。報告說,從戶籍制度入手,分析不同城市之間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公平性差別,是了解不同區(qū)域、類型城市和諧競爭力差別的重要依據。
報告作者、北京工業(yè)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金偉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實行戶籍制度的國家,由于戶籍造成的居民之間的差別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體現在社會領域,特別是在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教育、醫(y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
“沒有戶籍的那部分常住人口實際上成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這給我國的新型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的實施帶來很大挑戰(zhàn)。”劉金偉說,從戶籍與 非戶籍居民之間公平性指數得分來看,最高的是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的宿遷、湖州、四平、松原、沈陽等城市,得分為1452分;所有城市的平均分值是785 分。
“如果以沒有實行戶籍制度的城市香港和澳門作為標桿,中國大陸城市戶籍與非戶籍居民的之間的公平性總體還比較差。”劉金偉說。
2014年7月,國務院下發(fā)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對不同類型城市的落戶條件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對于超大城市與特點城市人口 規(guī)模實行總量上嚴格控制,落戶門檻要求很高;對于大城市提出適度控制人口規(guī)模,因地制宜,有選擇性進入;對于中等城市逐步擴大人口規(guī)模,有序全面放開落戶 限制。
研究發(fā)現,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戶籍居民與非戶籍居民之間的公平性與城市的級別存在密切關系。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天津等五個一線城市,對戶籍的 限制最嚴格,戶籍與非戶籍之間的公平性也最差,戶籍與非戶籍之間公平性平均得分為737.40分,北京、上海兩個超大城市戶籍與非戶籍之間的公平性分別排 在第167位和168位。排名靠前的都是人口規(guī)模較小的四線、五線城市。
劉金偉介紹,戶籍公平性程度除了跟城市的規(guī)模、功能定位有很大關系外,跟城市所在的區(qū)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根據得分,戶籍公平程度最低的是以北 京、天津為代表的環(huán)渤海地區(qū),戶籍政策公平程度的平均分值為756.64;其次是以上海、廣州和深圳為代表的東南沿海地區(qū),戶籍公平程度的平均分值為 758.92;再其次為西南地區(qū),戶籍公平程度的平均分值為770.63。戶籍公平程度最高的地區(qū)是中部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
總體上看,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城市對入戶條件要求比較高,而這些地方也正是外來人口流入數量比較多的地區(qū);中西部地區(qū)城市對入戶條件的要求相對比較低,而這些地區(qū)主要是外來人口流出地,雖然也吸納了大量本地農村人口進城,但人口壓力相對比較小。
報告認為,必須從國家的層面上和法律層面上去推動地方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學習借鑒國外大城市治理的經驗,面對復雜多變的現代城市社會,推進治理 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通過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解決城市社會治理面臨的難題,提高城市的安全度,讓城市居民對城市的發(fā)展更具有信心,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強。 |